时间:2087年5月12日。地点:未来城市“新曙光”。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穿透张建军的小公寓,智能管家的轻柔震动将他唤醒。墙上的全息时钟悬浮在半空中,数字清晰地跳动着——2087年5月12日。
他揉了揉惺忪的眼睛,下意识地抬起手腕查看智能手环的求职推送。32条未读消息中,29条是拒绝函。这些冰冷的文字如同针刺一般扎进他的内心,仿佛在提醒他,在这个高度智能化的社会里,他不过是一个被算法筛选后淘汰的存在。
智能空调自动调节到体感最舒适的温度,但张建军却感到一阵寒意袭来。他裹紧单薄的睡衣,试图驱散那份深入骨髓的冷。
“主人,今日早餐是您上周好评率89%的蛋白营养餐。”厨房操作台上传来机械臂的声音,分子料理机已经开始运转,屏幕上跳动着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热量数值。
张建军站在镜子前,看着自己浓重的黑眼圈和疲惫的脸庞,突然伸手抓住机械臂:“换成传统煎蛋行不行?”
机械臂的指示灯闪烁两下,冷漠地回应道:“根据健康监测数据,您上周胆固醇指标超标,建议继续食用推荐菜品以优化代谢效率。”
“停!”张建军烦躁地挥手打断,这一动作意外激活了全屋智能系统的误触警报。天花板降下浅蓝色的情绪稳定光波,笼罩住整个房间。他感觉自己像一个被困在培养皿中的实验体,被科技无情地观察、分析、修正。
乘坐空中巴士上班的路上,张建军透过窗户望向外面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智能眼镜突然亮起红光,这是教育背景识别系统在工作。车窗外的一栋玻璃幕墙瞬间变成了全息广告:“蓝海科技诚聘2113届清北复交毕业生!”
他下意识缩了缩脖子,胸前三江理工学院的校徽投影变得滚烫。那些名校毕业生的名字、成就和耀眼的头衔似乎都在嘲笑他。在这个社会中,教育背景早已成为划分阶层的重要标志,而他只能默默接受自己的渺小与平庸。
第三工业区的银色穹顶在晨光中流转着数据流的光晕。张建军站在C12质检台前,传送带上的纳米医疗机器人以每秒三个的速度通过。他的任务是用虹膜扫描确认质检AI的判断,但实际上,这周已经有1462次系统误报。这种重复而无意义的工作让他感到麻木,也让他对未来的希望愈发渺茫。
“注意!C区12台!”组长的全息投影突然出现在操作台上空,声音尖锐而冰冷,“你今天的误判率比系统平均值高0.7%,根据《智能工厂员工守则》第38条……”张建军盯着组长胸前麻省理工的全息校徽,想起上周因为同样的原因被扣掉的300信用点。
就在这时,传送带发出刺耳的警报声,一具人形服务机器人卡在分拣口,金属手指诡异地抽搐着。当张建军准备按下急停按钮时,组长厉声喝止:“生产线停运1秒要损失200万!用应急预案!”
他深吸一口气,冲过去徒手掰开卡住机械臂的合金部件。掌心被锋利的边缘割得鲜血淋漓,温热的血液滴在机器人冰凉的钛合金外壳上,形成了一串猩红的痕迹,像是某种无法被编程的价值符号。
深夜下班时,张建军在更衣室发现智能手环自动更新了简历:“新增实操经验:精密器械紧急维修。”全息屏幕的蓝光映在他缠着止血绷带的手上,远处传来清洁机器人吸食血渍的嗡嗡声。
他忽然笑出声,笑声中夹杂着苦涩与荒诞。在这个被算法统治的世界里,人类的存在似乎只剩下一种意义——作为机器无法替代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当他看到自己的血迹被彻底清除时,他又忍不住思考:如果连这样的价值也被抹去,那么人类究竟还剩下什么?
尾声:
夜幕降临,城市的灯光依旧璀璨夺目。张建军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躺在床上闭上眼睛。他知道,明天还会是一样的循环,但他也明白,总有一天,他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