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
Published on 2025-01-03 / 122 Visits
0
0

《心》-稻盛和夫

[第一章] 构筑人生的基础

章节概述

本章介绍了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强调“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 他认为人生中发生的一切,都源于内心的投射,并以自身经历和松下幸之助的例子阐述了积极心态和努力工作的重要性。 本章的核心思想是:无论境遇如何,都要心怀感恩,保持谦虚,并持续努力。

关键内容

  1. 度过美好人生的单纯智慧
    • 人生如戏,有顺境也有逆境。
    • 所有发生的事情都由内心吸引而来。
    • 积极的心态和持续的努力是成功的关键,以松下幸之助为例。
  2. 不管好还是坏,都要感谢
    • 感恩不仅在顺境中,更在逆境中。
    • 灾难的降临,既可能消去旧“业”,也可能带来新灾难,关键在于心态。
    • 西片担雪法师的教诲:灾难的降临,也是过去所造的业消失之时。
  3. 乐于感谢,能消“恶业”
    • “思念造业”,内心所想会成为现实的“因”。
    • 愉快地接受灾难,心怀感谢,就能消业。
  4. 脱口而出的“感谢的语言”
    • 表达感谢,能让人更加幸福。
    • “谢谢”意为“难得拥有的事居然发生了”。
    • 作者幼年时受到僧人点拨,学会了随时表达感谢。
  5. 心怀感谢,困难成为财富
    • 谦卑是感恩之心的源泉。
    • 京瓷创业初期,从松下集团获得订单,尽管要求苛刻,但最终促进了京瓷的成长。
    • 消极应对困境会使人一蹶不振,而心怀感恩则能带来转机。
  6. 谦虚是幸福人生的护身符
    • 谦虚之心能让人远离灾难。
    • 成功和赞美容易使人变得傲慢,要时刻保持谦虚。
    • 才能和能力并非私有,而是被赐予的,应该为世人和社会所用。
  7. 轻易成就难事的“美好心灵”之力
    • 持续的感恩和谦虚,以及利他之心,能吸引美好的现实。
    • 心灵纯洁的人更容易达成目标。
    • 净化心灵的最好方法是全身心投入工作。
  8. 埋头工作就能触及“宇宙真理”
    • 全身心投入工作,心灵就能得到净化,触及“宇宙真理”。
    • “哲学”是指导我们设定目标和行动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 作者的哲学产生于埋头工作之中,是心灵净化的结果。

主要观点

  1. 人生中发生的一切都由自己的内心吸引而来。
  2. 无论境遇好坏,都要心怀感谢。
  3. 谦虚是幸福人生的护身符。
  4. 困难和逆境是磨练心性的机会。
  5. 全身心投入工作能净化心灵,触及宇宙真理。

结论与启示

本章的核心结论是,美好人生的基石是拥有感恩、谦虚和利他的心,并通过持续的努力和专注的工作来磨炼心性。 关键启示是:要积极地看待人生中的顺境和逆境,并始终心怀感恩; 保持谦逊,将才能用于服务他人和社会; 专注于工作本身,从中获得乐趣和提升。

思考问题

  1. 你是如何理解“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这句话的?
  2.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是否有过因为改变心态而使境遇好转的经历?
  3. 你认为如何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谦虚之心?
  4. 你是如何看待“埋头工作就能触及宇宙真理”这一观点的?
  5. 你会如何将“利他之心”应用到你的工作和生活中?

重要引用

人生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由自己的内心吸引而来的。犹如电影放映机将影像投映到屏幕上一样,内心描绘的景象,会在人生中如实再现。

现状越艰苦,人就越容易发牢骚、鸣不平,怨天尤人。 但是,这些牢骚、不满兜兜转转,又会回到自己身上,导致自己的境遇进一步恶化。

关键术语

  • 心灵: 指人的内心世界,包括思想、情感、意识等。
  • 利他之心: 为他人着想,为他人尽力的心态。
  • 谦虚: 不自满,不自大,对自身的能力和成就保持清醒的认识。
  • 感谢: 对他人给予的帮助和支持表示感激之情。
  • 宇宙真理: 事物的本质规律。

[第二章] 动机良善

章节概述

本章探讨了动机的重要性,强调“善意的动机”是成功的关键。稻盛和夫以自己高中时代“纸袋行商”的成功经历为例,说明利他的行为最终会让自己受益。同时,他也指出,在企业经营中,以利他之心为出发点,才能建立起员工的信任和凝聚力,最终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关键内容

  1. 为什么只有“纸袋行商”获得了成功
    • 稻盛和夫年少时经历诸多挫折,唯独“纸袋行商”获得成功。
    • 他认为成功的原因在于“善意的动机”——为了帮扶家计,守护家人。
    • 其他事情的动机大多是为了满足私欲,所以没有成功。
  2. 在利他的地基之上,建立成功的大厦
    • 动机是推动事物前进的“地基”。
    • 京瓷创业初期,动机是为了实现个人抱负。
    • 员工的“要求书”事件促使他转变观念,将京瓷的使命确立为“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
  3. 首先为身边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 利他之心就是“先人后己”。
    •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让家人幸福,为同事和客户提供帮助。
    • 利他并非宏大叙事,而是体现在日常的点滴之中。
  4. 利他的行为会让自己受益
    • 宇宙中存在着因果法则,利他的行为最终会让自己受益。
    • 京瓷救助一家濒临破产的风险企业,虽经历了诸多困扰,但最终获得了回报。
    • 好的结果会返回到做好事的人身上。
  5. 不与心术不正的人交往
    • 心术不正的人也是由自己的心灵吸引而来。
    • 最好的办法是远离心术不正的人,不与之交往。
    • 不要为了损害对方而玩弄阴谋诡计,否则会玷污自己的心灵。
  6. 只有善用能力,才能充分发挥
    • 人的灵魂深处存在着“真我”(利他之心)和“自我”(利己之心)。
    • 磨炼心性就是降低“自我”的比例,增加“真我”的比例。
    • 山下泰裕的例子说明,能力的善用与否,取决于动机的善恶。
  7. 消灭太过庞大事物的、宇宙的另一种力量
    • 宇宙中存在两大力量:成长发展和保持和谐。
    • 事物过于庞大就会在保持和谐的力量作用下走向崩溃,例如蕨类植物和恐龙。
    • 企业要避免盲目扩张,要在成长的同时保持和谐,追求员工、客户、供应商以及社会整体的幸福。
  8. 大自然教给我们“知足”的生存方式
    • 狮子和黑猩猩的例子说明,自然界存在着“节制”和“知足”。
    • 非洲烧荒农业的例子说明,过度开发会破坏大自然的再生能力。
    • 现代文明应该学习“知足”的生存方式。
  9. 减少欲望,构筑以关爱为基础的文明
    • 西乡隆盛认为“大家各自减少一点欲望”就能和睦相处。
    • “爱己者,不善之最也”,过度的爱己之心是万恶之源。
    • 现代文明应减少欲望,构筑以关爱为基础的文明。
  10. 上天赐予的财富和才能要回馈社会
    • 财产并非私有,而是社会暂时委托保管的东西。
    • 稻盛和夫设立京都奖,将财富回馈给社会。
    • 正确的“散财之道”就是将财富用于“为了社会,为了世人”。

主要观点

  1. 动机良善是成功的关键,利他的行为最终会让自己受益。
  2. 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全体员工的幸福,要以利他之心为出发点。
  3. 要善用能力,将能力用于利他的方向。
  4. 要节制欲望,与自然和谐相处。
  5. 要将上天赐予的财富和才能回馈社会。

结论与启示

本章的结论是,成功的关键在于动机良善,要以利他之心为出发点,为身边的人和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善用自己的能力和财富。关键启示是: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思考动机的善恶,并以“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判断基准; 要节制欲望,与自然和谐相处,并积极回馈社会。

思考问题

  1. 你是如何理解“善意的动机”的?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出于“善意的动机”去做的?
  2. 你认为在企业经营中,如何才能将“利他之心”落到实处?
  3. 你是如何看待“能力善用”的?你认为应该如何善用自己的能力?
  4. 你觉得现代社会应该如何减少欲望,构筑以关爱为基础的文明?
  5. 你认为应该如何回馈社会?

重要引用

如果动机是善意的,事情自然就会朝好的方向发展;如果动机是利己的,或者是邪恶的,那么不管多么努力,事情都无法顺利推进。

他人优先,将自己放在后面,这是做人的朴素而单纯的行为。而这种微小的行为,对于我而言,就是利他心的萌芽。

关键术语

  • 善意的动机: 以利他之心为出发点,为他人或社会着想的动机。
  • 利他: 为了他人或社会的利益而行动。
  • 知足: 对已有的感到满足,不贪得无厌。
  • 节制: 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过度。
  • 回馈社会: 为社会做出贡献,回报社会。

[第三章] 以强大心灵成就未来

章节概述

本章强调了强大心灵的重要性,认为成功人士与非成功人士的区别在于面对挑战时的心态。稻盛和夫认为,只要拥有“能行”的信念,并“永不放弃”地努力,就能克服困难,最终实现目标。他还分享了京瓷从IBM获得订单以及研发“再结晶宝石”的经历,进一步阐明了“愿望之力”以及统一思想对于实现高目标的重要性。

关键内容

  1. 只要瞬间认为“能行”,就可以实现
    • 成功与否取决于面对挑战时的心态。
    • 要相信自己“能行”,并积极行动。
    • 强大心灵能帮助我们看到前进的道路,最终走向成功。
  2. 研发成功的秘诀就是“永不放弃”
    • 京瓷的转机来自IBM的订单,但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 尽管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稻盛和夫和员工们“永不放弃”,最终成功交付产品。
    • “永不放弃”是研发成功的秘诀。
  3. “永不放弃”成就了再结晶宝石
    • 再结晶宝石的研发极其困难,进展缓慢。
    • 稻盛和夫不断鼓励员工,最终成功制造出高质量的宝石。
    • “滴水穿石”般的坚强意志是成功的关键。
  4. “愿望之力”孕育文明进步
    • “愿望”是心灵的活动,也是推动一切行动的源泉。
    • 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意志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 人类文明的进步就是由强烈的愿望所推动的。
  5. 实现高目标,就要想法一致
    • 实现高目标需要统一思想,团结一心。
    • 稻盛和夫会反复向员工讲述自己的想法和理念。
    • 企业不是要侵害个人的思想自由,但统一的思想对于实现目标至关重要。
  6. 企业重建,第一步就是统一思想
    • 日航破产后,稻盛和夫出任会长,首先做的就是改变员工的“心”。
    • 他通过领导者教育和“哲学学习会”,将自己的哲学渗透到员工心中。
    • 员工心变,公司的业绩也随之好转。
  7. 员工心变,公司巨变
    • 过去的日航只有精英参与经营,稻盛和夫大幅改组,让一线员工参与经营。
    • 他强调“利他之心”,要求员工以乘客为中心提供服务。
    • 日航的重建不仅是计划的成功,更是“心之改革”。
  8. 决不放弃的意志之力让公司起死回生
    • 经营者必须具备决不放弃的强韧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 经济和经营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的时候。
    • 许多中小企业凭借强大的韧劲,支撑了“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复苏。
  9. 倾听“神灵的私语”
    • 抱着希望,踏实前行,就能获得“神灵的私语”。
    • 稻盛和夫分享了两个例子,说明“神灵的私语”是如何帮助他解决难题的。
    • “神灵的私语”来源于对未来的希望和坚定的信念。

主要观点

  1. 强大心灵是成功的关键,要相信自己“能行”,并“永不放弃”。
  2. 强烈的愿望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3. 实现高目标需要统一思想,团结一心。
  4. 企业重建的关键在于改变员工的“心”。
  5. 倾听“神灵的私语”能获得解决问题的灵感。

结论与启示

本章的结论是,拥有强大心灵和“永不放弃”的意志,是成就未来的关键。要相信自己“能行”,并持续努力,同时要倾听内心的声音,寻找解决问题的灵感。关键启示是:在面对挑战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决不放弃; 要树立强烈的愿望,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 要统一思想,团结一心,共同奋斗。

思考问题

  1. 你认为如何才能培养强大的心灵?
  2.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有过“永不放弃”最终获得成功的经历?
  3. 你是如何理解“愿望之力”的?你认为愿望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4. 你认为在团队合作中,如何才能做到统一思想?
  5. 你是如何理解“神灵的私语”的?你认为如何才能倾听内心的声音?

重要引用

成功人士和非成功人士只有毫厘之差。关键在于,当遭遇前所未见、如同绝壁一般的巨大障碍时,在那一瞬间,能不能对自己说“一定能跨越”,并走出第一步;敢不敢想“是我的话,一定能攀登”。

“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又是别人认为我们做不成的事情。”

关键术语

  • 强大心灵: 指积极乐观、坚韧不拔、决不放弃的精神力量。
  • 永不放弃: 坚持不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 愿望: 内心的想法、愿景、梦想和希望。
  • 统一思想: 使团队成员拥有共同的目标和理念。
  • 神灵的私语: 指在专注工作时,突然冒出的好的想法或灵感。

[第四章] 贯彻正道

章节概述

本章探讨了“贯彻正道”的重要性,强调要以“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判断和行动的基准。稻盛和夫分析了自己从父母身上继承的气质,以及如何将“贯彻正道”的理念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他认为,即使遭遇困境,也要坚持正道,因为这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径。

关键内容

  1. 从父母处继承的不同气质
    • 稻盛和夫认为自己的性格一部分遗传自父母。
    • 他从父亲身上继承了谨慎和真挚,从母亲身上继承了乐观和豁达。
    • 父母的“贯彻正道”的品质也深刻地影响了他。
  2. 从父母身上学到“贯彻正道”的重要性
    • 父母都绝不容忍歪门邪道,坚持正道。
    • 母亲鼓励他打架要打赢,父亲则默认了他小小的“正义”。
    • 父母的言传身教让他从小就树立了“贯彻正道”的意识。
  3. 即便逆风扑面,也要笔直前行
    • 稻盛和夫认为,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正道,不妥协,不迎合。
    • 他年轻时在公司里因为坚持原则而与同事和上级发生冲突。
    • 即使遭遇困境,也要像攀岩一样,笔直向上。
  4. 正因为坚持正道,人才会遭遇困难
    • 坚持正道有时会让人遭遇困境,甚至面临危险。
    • 稻盛和夫因为批评工会的做法而遭到围攻。
    • 西乡隆盛的名言:“行正道者必遇困厄”。
  5. 哪怕四处碰壁,也要贯彻正道
    • 稻盛和夫从瓷瓶公司辞职后,创办了京瓷。
    • 他将“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经营的唯一基准。
    • 即使不被理解,也要坚持正道。
  6. 将做人的“正道”作为经营的原点
    • 稻盛和夫认为,经营判断的基准应该是“作为人,何谓正确”。
    • 他要求员工如果他做了不正确的事情,要直言相谏。
    • 这个简单的判断基准帮助京瓷避免了重大错误。
  7. 不以得失,而以“作为人”正确与否来判断
    • 稻盛和夫在重建日航时,面临是否要更换联盟的抉择。
    • 他坚持“作为人,何谓正确”的原则,最终决定留在原联盟。
    • 正确的判断不应基于得失,而应基于道德和道义。
  8. 正确的判断源自“灵魂”
    • 做出正确的判断需要“善恶的规范”。
    • “善恶的规范”源自心灵深处的“灵魂”。
    • “灵魂”的最深处是“真我”,是纯洁美好的心。
  9. 用位于灵魂核心的真我来做判断
    • 本能、感性和知性都不能做出完全正确的判断。
    • 重要的判断需要发自基于“真我”的“灵魂”。
    • 要磨炼自己的灵魂,才能做出符合正道的判断。
  10. 达至真我,瞬间明白一切真理
    • 磨炼心灵,使其成为“真我”本身的意识,就能瞬间理解一切事物。
    • 达至“真我”就能到达开悟的境界。
    • 要通过修行,不断接近“真我”。

主要观点

  1. 要以“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判断和行动的基准。
  2. 坚持正道,即使遭遇困境,也不要妥协或放弃。
  3. 正确的判断源自心灵深处的“灵魂”,要磨炼自己的灵魂,才能做出符合正道的判断。
  4. 要接近“真我”,才能最终理解一切真理。

结论与启示

本章的结论是,要“贯彻正道”,以“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判断和行动的基准,即使遭遇困境,也要坚持原则,因为这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径。关键启示是:要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确保符合道德和道义; 要磨炼自己的灵魂,提升心性,以接近“真我”; 要相信,只要坚持正道,最终一定会获得成功。

思考问题

  1. 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如何理解和实践“作为人,何谓正确”的?
  2. 你是如何看待“行正道者必遇困厄”这句话的?
  3. 你认为如何才能磨炼自己的灵魂,提升心性?
  4. 你是如何理解“真我”的概念的?你认为如何才能接近“真我”?
  5. 在面对道德困境时,你会如何做出选择?

重要引用

正确的就是正确的,绝不允许扭曲。

行正道者必遇困厄。无论立何等艰难之地,无论事之成败,身之生死,志不稍移也。

关键术语

  • 正道: 符合道德和道义的原则和行为。
  • 灵魂: 人的精神本质,包括真我和业。
  • 真我: 灵魂的最深处,纯洁美好的心。
  • 三毒: “愤怒”“欲望”“抱怨”。

[第五章] 培育美好心根

章节概述

本章探讨了如何培育美好心根,稻盛和夫从观察小鸟保护幼鸟的行为,以及自己童年时期抓小鸽子的经历出发,反思了人性的复杂性,并强调了磨炼心性的重要性。他认为,领导者的心根决定了组织的优劣,并分享了自己的选人标准和培养方法,即注重心性而非才能。

关键内容

  1. 刚降生的灵魂未必美好
    • 从老鸟保护幼鸟和童年时期抓小鸽子的经历,反思人性的复杂性。
    • 并非所有人的心灵都生来纯洁,有些人天生灵魂就浑浊不清。
    • 因此,要通过人生不断磨炼灵魂。
  2. 是否适合当领导者,由“心根”决定
    • 领导者的心根决定了组织的优劣。
    • 稻盛和夫选择领导者的标准是心性而非才能。
    • 他更看重的是谦虚、勤奋的好人,而非野心家式的人物。
  3. 组织的好坏取决于领导者的心
    • 领导者的人生观和思维方式会决定组织的文化和氛围。
    • 领导者最重要的资质是“心”,即厚重的人格。
    • 领导者的“心”会像墨水一样,将整个集团染上自己的色彩。
  4. 只有提高人格,才能驱动人心
    • 经营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才能驱动人心。
    • 稻盛和夫年轻时缺乏领导者应有的人格,为此他努力学习哲学。
    • 他通过“空巴”酒会等方式,努力与员工沟通交流,并最终感动了他们。
  5. 无论何时,都要修心
    • 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不断修心。
    • 心灵像庭院,需要不断耕耘,播种美丽的花草,清除杂草。
    • 要通过反省,修正自己的行为,保持正确的方向。
  6. 倡导“心态开拓人生”的哲学家
    • 中村天风是稻盛和夫的精神导师之一。
    • 中村天风主张“心态开拓人生”,强调心灵的重要性。
    • 他认为,宇宙保障任何人都可以开拓美好的人生。
  7. 心之力带来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
    • 中村天风有很多神奇的故事,例如在枪林弹雨中毫发无损,以及让老虎臣服。
    • 稻盛和夫自己也经常遇到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例如总是遇到好天气,以及避开堵车。
    • 这些现象说明,心力能带来不可思议的结果。
  8. 接近真我,真实如实呈现
    • “真我”是心灵最纯粹、最美好的部分,与宇宙之心相同。
    • 用“真我”做出的判断不会出错,能带来好运。
    • 要通过修行,磨炼心灵,才能接近“真我”。
  9. 邂逅“命运之师”,人生巨变
    • 人生就是相遇的积累,好的相遇能帮助我们磨炼心性。
    • 稻盛和夫分享了自己人生中与几位老师相遇的故事。
    • 这些老师的引导,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主要观点

  1. 人的灵魂并非生来纯洁,需要不断磨炼。
  2. 领导者的心性决定了组织的优劣。
  3. 要想驱动人心,领导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
  4. 要不断修心,保持心灵的纯洁和美好。
  5. “心态开拓人生”,心力能带来不可思议的现象。

结论与启示

本章的结论是,要培育美好心根,就必须不断磨炼心性,提高人格,并以“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判断和行动的基准。同时,也要注重与他人的相遇,并从中学习和提升自己。关键启示是:要保持一颗纯洁美好的心灵,并积极地影响周围的人和环境; 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要珍惜与他人的相遇,并从中获得启发和力量。

思考问题

  1. 你认为如何才能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优良的心性?
  2. 你认为在选择领导者时,应该更注重才能还是心性?
  3. 你是如何理解“组织的好坏取决于领导者的心”这句话的?
  4. 你认为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人格?
  5.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命运之师”吗?ta是如何影响你的?

重要引用

不管才华多么出众,只要表现出“只为自己”的、野心家式的人物,我是敬而远之的。我所推举的是多少有点愚钝,但既谦虚又勤奋的好人。

命运在于性格。人只会遇见和自己性格相符的事情。

关键术语

  • 心根: 指人的内心深处,决定了人的性格和行为。
  • 人格: 指人的性格、品质和修养的总和。
  • 修心: 指磨炼心性,提高人格的过程。
  • 真我: 灵魂的最深处,纯洁美好的心。
  • 命运之师: 指能够引导我们人生走向更好方向的人。

[盛和塾 | 提高心性,拓展经营]

章节概述

本章节介绍了盛和塾的起源、发展和理念,它是由稻盛和夫创立的,为经营者提供学习“稻盛经营学”的平台。盛和塾强调提高心性、拓展经营,帮助经营者提升人格,并将这种理念应用于企业管理,最终实现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

关键内容

  1. 盛和塾的属性
    • 由稻盛和夫提议和授权在中国设立。
    • 为经营者提供学习“稻盛经营学”的平台。
    • 由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负责中国(不含台湾地区)的运营和管理。
  2. 盛和塾的简介
    • 1983年由京都的青年企业家自发组织成立,最初名为“盛友塾”,后改为“盛和塾”。
    • 截至2019年底,已发展到全球104个分塾,塾生超过15000人。
    • 中国盛和塾自2007年至今,已在多个城市设立分塾和筹备处,会员超过8000人。
    • 每年召开一到两次盛和塾企业经营报告会。

主要观点

  1. 盛和塾是学习和实践稻盛经营学的平台。
  2. 盛和塾旨在提高心性,拓展经营,帮助经营者实现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
  3. 盛和塾的活动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影响力广泛。

结论与启示

本章节介绍了盛和塾的属性和发展历程,它为经营者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帮助他们提升心性,拓展经营。 启示是:经营者不仅要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更要注重自身的心性修养,才能最终实现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

思考问题

  1. 你是如何看待盛和塾的理念的?
  2. 你认为心性和经营之间有什么关系?
  3. 你认为盛和塾的模式是否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企业?

重要引用

1983年,京都一部分青年企业家希望稻盛先生向他们传授经营知识和经营思想,自发组织了“盛友塾”,不久改名为“盛和塾”,取事业隆盛的“盛”、人德和合的“和”两个字。

关键术语

  • 盛和塾: 由稻盛和夫创立的经营者学习组织。
  • 稻盛经营学: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和管理方法。
  • 心性: 指人的内心品质和修养。
  • 拓展经营: 指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Comment